www.haojio.com

福建莆田春节习俗及年货有哪些

福建莆田春节习俗及年货有哪些:  福建莆田古称“兴化”,素有“海滨邹鲁”、“文献名邦”之美誉,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。莆田人过春节和闽南人的春节有些许的不一样。那么,莆田有着怎样的春节习俗呢?他们又要置办什么年货呢?走进“妈祖之乡”莆田感受一下吧。  扫巡  兴化话把大扫除叫“扫巡”。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。俗语说:“千补万补,洗净……龙马运势网www.longmax8.com)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,希望能解你之惑!

 

  福建莆田古称“兴化”,素有“海滨邹鲁”、“文献名邦”之美誉,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。莆田人过春节和闽南人的春节有些许的不一样。那么,莆田有着怎样的春节习俗呢?他们又要置办什么年货呢?走进“妈祖之乡”莆田感受一下吧。

莆田春节

  扫巡  兴化话把大扫除叫“扫巡”。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。俗语说:“千补万补,洗净见先祖”、“扫巡四面光,洗净见祖公”。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“双日”中的大晴天(“双日”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),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,都搬到户外,先洗净让太阳曝晒,一求干,二消毒。然后室内再“扫巡”。

  二、祭灶公。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“祭灶”,就是送灶公上天。祭拜时烧一纸线,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,丰衣足食。

  二十五日头 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,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,俗称“二十五日头”。这一天,一般是大晴天,相传为“天官赐福”的日子。这一天,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。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、谷物,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(或村里宫庙),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、乞丐。这一天必须做好事,如债务未清者,也不能讨债。

  做年糕 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,户户做豆腐,买年货,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。莆仙过年还准备其他年货,如做豆腐。80年代后,在小康之家,时令佳肴逐渐取代传统的年糕、食品。

  辞岁  “除夕”前一天,俗称“小除”,户户放鞭炮,贴新春联。当晚,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,叠红橘果如塔状,上插“三春”纸花,供“隔年饭”于灶头,备办丰厚祭礼和“贡银”,祭祀天地神,名为“辞年”。除夕俗称:“做岁”,除夕夜叫“三十暝”。逢小月叫“廿九暝”,全家同桌饮宴称为“围炉”,宴席菜一般备10碗,鱼不切尾,螃蟹要10脚全。饮宴结束,大放鞭炮,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,一般通宵不睡,俗称“守岁”。

  80年代以来,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,成年的晚辈往往给年迈的长辈奉献压岁钱。以表孝道。

  过年时,莆田民间每有做“红团”和“番薯起”的习俗,一以孝敬祖先,二为时令口福,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、大吉利、大平安、大团圆之意。

  “红团”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。把糯米浸水后,捞起沥干,用手工舂成米的粉末(俗叫“米祭”),一筛再筛,取其最细的粉末,晾干备用。用时,加入适量的开水和“食物红”一起揉匀成粉红色的团皮,搓成圆长条,再以手摘成等量的一块块的团皮块。

  “红团”的馅大都是甜的,也有咸的。甜的加红糖就行;咸的则须加入葱花、香菇丝和捣碎的炒花生米等调味品,别有乡土风味。“红团”的馅分三类:一是以绿豆为馅(绿豆去砂和杂质,洗净去壳)。俗叫“绿豆馅”;一是以糯米为馅,俗叫“糯米馅”;一是以番薯干粉为馅,因为从前山区和沿海地带,少产稻米,全年主粮就是“番薯”、“番薯干”。“做岁”时做“番薯干馅”的团,倒是不忘苦日子的朴素民风。

  你可能也喜欢:  福建闽南春节习俗,你知道几个?  福州清明好去处推荐  闽南泉州春节习俗与民俗活动  满族春节趣味习俗,满族人怎么过春节

郑重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,请谨慎参考。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本文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做删除处理,谢谢。